怎样避免网络虚拟的过患
网络是弘扬佛法的双刃剑
网络是信息时代最先进的交流工具之一,世界各地任何一处都有它的足迹。一时间打开电脑接的信息可谓琳琅满目,精华与糟粕一并具全。在我们上网接受新的信息时,我们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是在世俗里摸爬滚打累了,找个地方去虚幻地休息一下,发泄一下?还是按着佛教徒八正道的原则去正确看待?
我经常在聊天室里说一句话,就是首先我们来佛教网站,是因为我们信仰佛教,我们至少也是个三皈依的三宝弟子,网络是虚幻的,但是作为一个正信佛教徒来讲,是否因为网络的虚幻而放松自己身口意的约束,去做一些与自己身份不相符合的言谈举止呢?
佛法的住世主持者始终是剃除须发,专心修行弘扬教法的僧人们。在中华佛讯网网站,我也结识了很多教理以及修行具佳的法师们。他们为法忘躯,不忍佛陀教法的衰微而竭尽全力为诸多不了解佛法以及对佛法有偏见误解的网友解答疑问。他们的言行使我感动,应该说这个是宗教情结吧?!也正因为这个因缘,我们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才能在这里共会一堂,交流探讨以及请教佛法。
作为个人我由衷地感谢土登居士以及能为这个网络净土提供种种支持的大家。正因为有了土登居士的发心,我们才有现在的佛讯网的网络佛法的净土。我们为什么没到其它网站,而是到这里交流呢?希望法师以及诸位居士们能够思考,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在言谈举止以及争辩时,自己的三毒六垢是熄灭了,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了呢?还是慢心增上,逞一时口利,而造无量业?是否还有私利心、名利心在内作怪?
还是那句话,佛教徒不能因为网络的虚幻而自己也虚幻得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处凡夫位不空谈圣人境,在聊天交流以及论坛发贴时,时刻反省自己。(文:觉心)
网络过患:不在网络在自身
心净外境净,心染外境染。网络的过患不在于网络,而在于我们的自身。由于我们的自性还被很厚的污垢蒙蔽着没有显现,五毒还根深蒂固,这样,一遇到与之相呼应的外缘,网络的“过患”便产生了。所以,要想真正的避免网络过患,必须时时处处用佛法这面镜子反照自己的心行,“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而只找外部根源,忽略“自净”,只会让我们的修行越修越偏。
被骗了色相,应该反照并认识到这是自身还存在着很重的贪和痴导致的。比如贪执找个好先生、贪执前生后世的感应和寻求答案,贪执不用费力就可以依托密宗的不净行成就,等等等等。由于贪重,智慧不容易开显而无法识别真假“悟空” ,这样,一遇到与我们这种贪执相应的不善外缘——别有用心表示爱情的骗子、日有所思而产生的“感应”或者不昧因果的假上师,上当受骗就在所难免了。
同样,对于被骗了钱财的修持者来说,虽然大部分人具有慈悲心,但由于自心愚痴和贪执还很重,遇到不善外缘时,便显现了上当受骗的结果。我们在聊天室和论坛发生的一切不属于平心静气讨论佛法的争执,是我们自心的我慢、嗔恨、怀疑和愚痴遇到不善外缘的显现。
自心如果清净,遇到不善外缘可以不受干扰,或者可以转境。在我们修持佛法的榜样——密勒日巴祖师修持的过程中,曾经有大魔幻化了无数巨大女根布满虚空来干扰他,他的做法使魔无奈自退了,还有很多魔干扰他不成反成了他的弟子和护持佛教的护法(见《密勒日巴歌集》的前5个故事)。在佛经和祖师们的传记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心净可以转境的故事。“心净则国土净”就是这个道理。
正象了义佛法告诉我们的那样,世间的一切法都是善法,小溪谷师兄最近披露的发生在网络上下的故事,我们也应该把它看作是善法,就看我们的自心怎样与之相应。在帮助小溪谷师兄查找原因、表示同情或者讽刺指责的同时,大家反照自心了吗?只有反照自心并且树立真正的正知正见,并在今后修持佛法中正修正行正精进,才算是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了。 (文:修乐无相)
遇到喜言今生前世的人该怎么做
碰到喜言前生今世的人,各位同修应该多想一想:
1、我们的前世全都是人身吗?而且还往往都是那些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有这么多“名额”够分配吗?
2.按照佛法,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父母子女、夫妻亲眷。既然如此,这些热衷于说前世因缘的人,为什么不说您是他过去世的父母?为什么不是夫妻就是情人?
3.即使真的前世是夫妻?又怎么样?就该今生来“了缘”?以如此荒唐的逻辑,假如前世你做过皇帝,今生你是不是要宣称,天下本来是你的私产,你要收回你的私产?
4.我们学佛,本来是为了解脱出离,以佛法的名义,为随顺自己的贪嗔痴,和世间法的事情扯起来,结果是在原有世间法的束缚外,又加了一层绳索,焉能有好结果?
对於那些打着密宗旗号行骗的,大家更要分辨清楚。真正的密法,最重视戒律,一个次第有一个次第相应的戒律。一切密法的基础,都不出宗喀巴大师总结的出离心、菩提心、无我正见。那些把密宗当成神异,以为学密法就可以不守戒律的想法,完全是出於无知。密宗对於上师的信心,是建立在相互观察基础上的,也是基於对佛法的正信正见所抉择的结果,并非盲目的、不分是非善恶的轻信、迷信。
末法时代,附佛外道、宗教骗子邪师,如恒河沙,分辨真伪的办法,只有靠戒律和正见,而这些,则需要我们佛弟子加强自身修学。所谓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外在的骗子,其实是自心贪嗔痴的显现。我们应该按照佛陀的教诲,踏踏实实持戒实修,不好高骛远,不追求神异,不以佛法的名义去随顺自己的习气,为自己的行为找“方便”的借口。否则,今天有苦核、某大师,明天也许还会出来手段更高明的骗子!
在现在这个时代,即使是真正的密宗上师,采取违背世间道德的极端方便手段度生的事情都已经很少了。晋美法王等密宗大德都一再强调重视业果和戒律的清净。(文:成军)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因,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着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三世因果是实语,但是一切法皆有因缘,三世因果的法主要是针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真理描述,同时也是指导人们修行的一个法,既然是法就有其指向,佛说三世因果是指向解脱的,是让众生解脱贪嗔痴的,不是助长贪嗔痴的,经常看到有些人事业失败了说自己前世之业,做了伤害别人的事就说是别人前世欠他的,与妻子之外的女子交往行为不检点,也说是前世缘分,前世神秘么?不是的,前世的因表现在今世就是人的性格、习气等等,但是一旦神秘化了就象信仰上帝的人常说的,“上帝安排的”,把一切归结为神秘的上帝,既然是上帝,就与我无关,有时候就成了逃避责任的一种手段,同样在佛教信仰者中也有将因果神秘化之后来解释自己的贪嗔痴的,但是如果把前世的因归结为今世的性格习气,就不同了,我这件事没做好,是我性格中还有什么缺点;我犯了道德错误,是我性格中还有恶的东西;我伤害了别人是我太自私,这样才真正能够把三世因果与实修联系起来,而不是学了三世因果之后将其神秘化,成为自己推卸责任的一种法。
其实法本身是正法,但是持的见就不一定了,持邪见修正法,正法亦邪,自古利用正法做幌子骗人的例子多了,但是无论说什么法,有一个原则:是助长贪嗔痴还是熄灭贪嗔痴,这个标准在实际中似乎比较实用。(文:张明阳)
“诚”为修行者所必备之先决条件
因为“诚”是道德的唯一源泉,个人的正心修身,固然有赖于“诚”,自他的相互关系,亦有赖于“诚”的维持,所以要做到“诚”,才是做人之道。而且唯有天下最诚心的人,才能尽量发挥自己的本性。发挥了自己的本性,而以真诚去待人,别人自然受感化,并且很乐意与你相处。可见“诚”所发生的伟大力量,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所以有人说:“诚意为正心之前提,为修身之基础,为任何宗教所共同要求之条件,亦为修道者所必备之先决条件。”佛教把妄语看成是根本重戒,自然是更重视以诚为做人之道。做人不能不真诚。
其实,这个网上虚拟的佛子汇聚处,四众弟子具足,从影响面与弘法价值上看,已不亚于普通的真实道场。
所不同的是,网上只见文字、只闻其声,而不见人面、不知其所,由此,假面具有了、匿名放纵者多了、不顾脸面与情理者方便了、骗子与违法者有机可乘了……这其实也是网络上的通病。
而另一面:善良的佛子如何在网上佛法交流中防止过患?其中一个较通用的办法,就是设身处境地将佛法论坛及聊天室,当成现实中的佛教道场——比如平日里常接近的寺院、师父的丈室、念佛堂等。
然后,时时用心比照:以您在现实道场中与佛子面对面的心态与理智,处理自己在佛教论坛或聊天室的所遇、所行。
这样,如同在现实中一样,您会善护念,您会慎重处理毎一言语、谨慎对待毎一人与事。
现实道场中,可以随意在佛法交流中嘻笑怒骂、互相讥嘲么?可以横挑他非、竖揭人短么?可以在佛堂上窃窃私语、打情骂俏、财色交流么?可以不辨是非、颠倒黑白、瞋怒横生么?可以化妆掩面、幕后出手、损毁他人么?可以以白衣身自创大法、登堂布道么?可以诋毁僧宝、破坏佛门礼仪么?可以在道场随意散布外道邪说么?可以独善其身、面对搔扰破坏道场清净的人和事无动于衷么?可以为私心杂念而为诽谤高僧、大德、善知识、正信正理言说者的言行助阵么?可以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编述谎言么?……
如此种种对照,不仅可以规范自己的言行,还可以明辩正邪、是非,也可以很轻易地识破邪恶、伪善、外道,免落误区与陷阱! (文:scz36)
佛弟子在网络上下如何保护自己
首先自己不要“贪”,贪功德是贪,贪法也是贪。对没有见过面,或者没有彻底了解的法师、上师及大德菩萨们,要依法观察一段时间。当然亲近善知识会对我们修行有帮助,会成就我们的道业,但是必须有个前提,就是我们先要了解他们,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善知识,值不值得我们去恭敬、供养、礼拜。网络是个虚幻的世界,我们又是凡夫,不能分辨真假,唯有不贪,才不会被欺骗。守好戒、学好佛,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先把自己作为普通人应尽的世间责任和义务做好了,就是最大的学佛、最大的功德。随便讲一下,至于在网上收供养、收徒弟等,这些是我们佛教戒律所严格禁止的事,千万不要相信。 另外,网上集资做什么功德事,也要慎重。就讲这些,希望这些能于佛弟子有益。 (文:scz36)
论坛连接:http://bbs.foxun.com.cn/dispbbs.asp?boardID=163&ID=21735&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