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修学哪一宗?
要思惟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佛教这个词是因为传法者是 佛,所以才会有佛教。可是到了末后世以后,修学者又因为各自的偏好或是观点,因而分宗立派。但是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 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是说修学佛法。再加上说,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是刚刚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心性、环境,所以就选择了某一个宗派。当然除了自我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说假如当世没有真正的善知识能够贯通佛法的教义,能够引导学人依照六度万行来修证佛法的话,学人只好随着自己的福德因缘,随分来修学。所以,要思惟这个问题,这个修学哪宗最好这个问题之前,就应当先了解说每一宗的修学内涵。
大体来说,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变到现在,约略有下面各个宗派,我们简单地来介绍一下。
第一个律宗。顾名思义就是要律身口意,是以毗奈耶为本,然后宗奉律藏,所以叫作律宗。佛法中修持戒律的目的,是在约制行人的身口意,使得他们能够防非止过,达到解脱的境界;乃至于进一步教导学人,进一步去广利有情、成就佛道。菩萨依于修学佛法的内涵或进程不同,那又会有在家分戒、出家分戒,然后合摄为什么?三聚净戒。可是,其实戒律应当是一切佛教大小宗派或是道场里面都应该奉行的,没有不持净戒而能证解脱果或者是佛菩提果的。所以,不论菩萨是戒慧直往或是戒定直往,你看看都一定要以什么?奉持戒律为要。假如学人毁犯净戒,尚不能保住来世的人身,更何况说能够证解脱果乃至于佛菩提果。可是问题是,假如只有持戒律,也没有办法成就佛菩提果,因为没有办法得到四智圆明,乃至于根本没有办法得到般若中观的总相智,因为奉持戒律的部分,只是菩萨六度里面的一个部分而已。
第二个部分讲天台宗。这个宗又叫作法华宗,它是宗奉《妙法莲华经》为根据,而判断说 世尊的一代佛法分为五时三教。世尊的一代教法分为五时,是指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跟第五个法华涅槃时。这个宗所判的第三跟第四位的位置应当是颠倒一下的。三教的部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天台宗流传了一些论典下来,譬如说《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等等;可是这个部分对一般人而言,往往是义趣过于玄妙,而修学这个宗派的人却是依教而解,其实是没有证般若的。
第三个是指密宗。密宗有身密、口密跟法密。可是现在的密宗以口密中的真言立宗,然后说是密宗;然后有时候又以种种的手印说为身密。虽然他自称能够亲证佛法的真实义,其实都是李代桃僵;它的本质都是求有为法的什么?外道法。而现在的密宗是从古天竺最晚期的坦特罗佛教所来的,它所宗奉的主要密续三个大部分:一个是《大日经》,一个是《苏悉地经》,一个是《金刚顶经》。
而《大日经》里面开宗明义说 毘卢遮那佛——毘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说毘卢遮那佛来为一般生说法,它是为了要显示说密法里面是法身佛所说的,所以比什么?比应化身的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来得殊胜。密法里面常常惯用这样的手法来欺骗众生,就譬如说《大日经》里面就这么讲说:【尔时执金刚秘密主于彼众会中坐,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应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彼得一切智智,为无量众生,广演分布。……毘卢遮那佛告持金刚秘密主言:善哉善哉!执金刚!善哉金刚手!汝问吾如是义,汝当谛听,极善作意,吾今说之。】那么结果呢?说了一大堆的语言文字,固然说法身佛是炽然说法,可是真正的法身佛是无说说,不会有一大堆的语言文字;更何况一般众生是看不见法身佛的,七住菩萨只能看见法身佛的一个部分而已,更不要说能够究竟祂。那么《大日经》里面还有很多的错误,我们现在就不谈了。
现在在这个世间中,存在的密宗分为东密跟西密。东密偏于日本,现在已经式微了;而西密的部分主要就是讲藏密,当然现在藏密里面分了很多教派。其实近代显宗里面也有很多名师法师,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去修证佛法,所以就看到密宗他们作宣传作这么大,以为说密宗里面有法,就向密宗去攀缘;其实只是想要藉着密宗虚假崇高的名望,来拉抬自己的声势罢了。但是不管怎么样,西藏密宗所弘传的跟历代祖师所作的密续,它的内容都是言不及义,都是没有进入三乘见道之中。这个部分各位可以看一看,详细看看说 平实导师所着的四巨册的《狂密与真密》。现在的西密所以会到达这个地步,都是因为一开始就不是真正佛法的缘故。
第四个部分说三论宗。三论宗以《中论》、《十二门论》、《百论》来建立宗门的旨意,所以叫作三论宗。因为这三论都是以般若空性实相心来作主旨,也就是说它是宣示如来藏空性的意涵,所以有时候又叫作般若宗。可是问题在于哪里?问题在于说,这一宗里面很少有亲证如来藏空性的。因为没有亲证如来藏空性,所以产生种种误会,乃至于因为说,以一切法空来当成这一宗的什么?空的意涵。而其实一切法空的空相,却是与如来藏的空性是大相迳庭的;因为一切法空是断灭空,而如来藏空性却是体空而妙有。所以,三论的宗旨就完全与三论宗里面所学到的主旨是不同的。因此说这宗的学说已经式徽很久了。传到现在虽然说自己说是大乘空宗,但是其实都是堕于恶取空之中;乃至反而来责备已经证悟证了这个藏识空性的人,说是自性见,说是外道神我。因为没有悟的关系,就以思惟情解来作推度,虚妄地认为说,甚深般若是一切法空,或者是一切法缘起性空。在这个状况下,又加上很多的熏习这些唯识的学者,其实是偏在否定藏识的预设立场之中。问题是,你否定藏识之后,你怎么有可能稍微真正地去知道般若的义理呢?因为般若的义理是极难证解,所以才说般若的法是甚深的,而凡愚是很难了知的。乃至于说,在未证种智所说的三自性,也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跟圆成实性之前,更不应该妄说三无性;那这样就很可能会妄谤甚深的了义法,那么这个结果的果报是非常令人堪虑的。
第五个是俱舍宗。俱舍宗乃是梵语里面阿毘达磨俱舍音译翻译过来的。因为这个宗所修的四谛、八正道跟十二因缘,都只是限于什么?二乘法里面,都只证二乘菩提而已,不跟佛菩提果有关系,所以是属于小乘宗。
第六说净土宗。一般修学净土宗的,以净土的三经、五经为依据;三经、五经一般都已经知道它的名相,我们在这边就不说了;那有时候又方便又加上一论,然后合称五经一论等等。净土宗以前曾经有大德出世,以方便来接引学人亲证自心净土,这个才是广义的净土宗;可是越到末后世,都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净土为主,就变成狭义的净土宗。那这个宗在佛法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摄受根器是普及三乘智愚凡圣;然后又依照 阿弥陀佛的大愿,能够帮助修行人很快速地前进;乃至于说,可以令造恶趣的人——当然前提是不诽谤大乘方广经典——不堕地狱,也能够往生。前者,譬如说已经悟宗门的人,那在这个娑婆世界虽然只是别教的七住的阶位,舍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很快就能证无生法忍。后者,譬如说临时起意谋财害命的凡夫,舍寿以后,因为跟善知识结的缘,教他去念佛,一样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用这种方式往生极乐世界,里面有所谓的易行道或难行道,那这个部分就要请大家去参考 平实导师的《禅净圆融》。不管怎么样,往生之后从 弥陀、观音、势至乃至诸大菩萨修学,仍然是离不开六度万行。可是,却不能因为这样而别有用心妄谤说,信仰这个弥陀信仰叫作外道的太阳神崇拜。那么这样会让弥陀信仰的这些人失去了信心。这样的说法叫作断善根者,叫作断学人的法身慧命,果报都是很严重的。
第七说禅宗。因为参禅的方便,使学人契入了法界实相。当然契入法界实相,会因为他过去生所修学的四禅八定不同,乃至于过去生所熏习的种种差别不同,悟后的证量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有所谓的三关,也就是明心、见性跟过牢关。而最低层次而言,真正破参的人,假如不退转,不否定藏识的话,位阶在七住位,可是这只是大乘法里面所修学佛菩提道里面的见道位而已;接着还要圆满十住位,经过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一一修学,最后才能够成就佛菩提道。所以不可以说怎么样?一悟就成佛地。
可是有人会说:法门八万四千,为什么一定要像禅宗这样,一定要证如来藏呢?但是我却要说,这句话是有语病的。因为虽然说法门有八万四千,门门可入;但是入得门以来,所证的却是同样一个法,叫作如来藏。而这个如来藏不是八万四千法门之一,却是八万四千法门所要证悟的什么?标的,也就是禅宗所亲证的标的。由于禅宗的证悟是自心如来,证悟了以后,才能够真正生起了般若智慧,所以应当要知道说,这绝对不是透过一般经论的什么?研究分析所能够得的;必须经过顿悟自心的过程,才能够贯通般若中观的。假如不通过般若中观,不亲证般若中观,更不要讲说后面的初地无生法忍,乃至于成佛。那一切宗派的种种法门,假如悟得自心如来,也通于禅宗之法,不会有别的差异。可是禅宗也不可以三关自限,因为知道说,从大乘见道以后,之后还有差别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要经历将近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修学圆满。可是话又说回来,要能够真正地大乘见道,禅宗还是最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个重任。可是这个前提是说,是要有真正证悟乃至于说是悟得深的善知识,来住持正法的前提在。
第八说华严宗。华严宗是宗奉《华严经》,以经为名,所以叫作华严宗;而古来多有善知识因为它而造作种种论。华严时是前面讲的五时三教里面的第一时,是为了后时的三乘教法而方便敷演的缘故,在菩提场及诸天以二十一天的时间说了佛莲华庄严。说法的范围从十信的凡夫位,一直到究竟佛地的修证,森罗万象,无所不包,所以叫作大方广;万德庄严,具诸菩萨行,果德圆满,如众色莲华,悉皆具足,所以叫作华严。然而,学人假如不能够了知二乘菩提十八界空,不能证解脱果,不能了知解脱道的内涵,亦或不能亲证乃至于领受自心藏识,就没有办法进入佛菩提道之门,那更不要说可以领会华严宗旨于一般啊!所以实际上,华严的宗旨是尽摄一切宗派的教法,是具足显示成佛之道,其实是应当含摄于诸宗,而不应当单单以《华严经》的旨意,来自己建立这么一个宗派。
第九,法相唯识宗。这个宗所说乃依照八识心王为一切法主体,宣说一切法皆是依八识展转而生,用种种法相来证实说,诸法是依八识心王而有,乃至人空、法空皆依藏识而显,所以合称为什么?法相唯识。可是有时候被简称作法相宗,但是这个其实是跟它的宗旨有所违背的,反而应当称为唯识宗比较妥当。那么这个宗有时候又叫作中道宗,因为依于藏识同时说我空、法空、究竟中道的关系。而 玄奘菩萨当初造了《成唯识论》弘扬唯识,他的弟子 窥基大师作了《成唯识论述记》,继承他的宗义;然而到了晚唐之后,已经后继乏人,宗风渐颓。因为六经、十一论都是很深妙的经论,这个宗的教法兼摄宗门,从凡夫地一直到佛地普皆含摄;没有证悟自心的人若修学唯识正理,假使说真的亲近、依止地上菩萨来修学,仍然没有办法于唯识种智的正理起诸胜解以及胜行,只是说能够熏习而已,不叫作修学。
说到说法相唯识宗,就好像前面在华严宗所说,假如学人不能够如实了知二乘菩提的十八界空,就没有办法证解解脱果,也没有办法了解解脱道;假如不能证知及领受自心藏识,则没有办法进入佛菩提道之门,更不要说可以领会华严宗、法相唯识宗的宗旨于一般。这样简单地介绍了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进到现在的状况。
为什么说佛门中会分宗分派呢?一者是说,因为当代的环境之下,某一个法门因为感应殊胜,所以会引发信众的信乐,这就好像前面讲的狭隘的净土宗而言。再者,因为古大德观察因缘,用某一个法门来摄受众生,而学人看到大德的证量是这么样深广,因而建立宗派;可是当大德舍寿之后,往往后继乏人,所以法便式微,很少有能够像古德一样证量这么深的人,譬如说法相唯识宗。再者,古德也可能认为说某一个法门是很殊胜的,所以他一直努力去修学,可是往往自己却不知道说修学的标的为何,可是因此宗派却也建立下来。
有善知识说,应当依照每一个人的兴趣、根器来选择宗派,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更应当思惟说,自己到底修学佛法所求的是什么,在各宗派中的修学,是不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是说,是不是有哪一个善知识真正可以带领你达成自己的目标。什么目标?当然是应当以亲证法界实相为目标啊!因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嘛!然而,宗派里面常常有所改变,就好像说佛门中常常会有善知识重新建立宗派;假如只是在修学人天善法,自然就应当知道要如何转进,在这里就不进一步说明。我们应当知道的是,各个宗派都不应当独立的立宗,应当回归于一佛乘的全面修证,应当依 世尊的六度方便,先修福德,同时熏习正知正见,以期证法,然后才能够深入。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 平实导师在宣讲《金刚经宗通》的时候提到的一首偈颂:五度修福业,凭之得般若,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这就已经说明说,想要修学亲证佛法,是要依循六度万行的次第,在前五度的修集福德,再加上六度的正确般若知见的熏习,在福德因缘成熟的状况下,自然就会有机会亲证法界实相;然后你才会知道说,真正佛法的内涵,再随分生生世世之中进一步去圆满修证它。
那么,什么叫作五度修福慧?财施的因缘故,可以让你未来世得大富贵;法施的因缘故,可以让你未来世增长大智慧;当然无畏施可以方便含摄在财施跟法施之中。而这三者中的法施,假如更能够布施了义法,更为胜妙,因为这是能够引导学人进入三乘菩提的。因为持戒的缘故,就有不侵犯众生的止过;然后进一步又去利乐众生,成就众生的善净业,这就有扬善的成分;未来世可生人天尊贵,自然可以脱离三恶道。当然,也可以用自己持戒的功德福德,也转教众生来持戒,而同时可以免除三恶道之苦。因为忍辱的缘故,自己除掉了瞋恚之毒,也同时教令有情同样的除去瞋恚之毒,未来世得到身体容貌的端正,威德第一,让所有的有情看到你都心生欢喜;更何况你能够进一步说法,转而更利乐这些有情。因为精进的缘故,可以破今世后世的懈怠,得到金刚身不动心。当然这里我们讲的是证如来藏,而不是现在密宗所说的金刚;现在密宗所说的金刚的意涵,我在这里不好意思说。所以,是应当以这一种真正证到真正法的身心这种金刚身心,来破凡夫的骄慢身,令得涅槃。因为禅定的缘故,破散乱心,不但能够得到更深细的观慧,又能够得到离开五欲的功德;并进一步能够为众生说离开五欲的法,也能够帮众生离开五欲的过患。依照前面五度的福德,加上长时间的熏修般若的正见,般若的正知正见熏修以后,那么亲证实相的因缘当然就会很快成熟。
可是一定有人会觉得说,这个过程这么久又这么辛苦,所以在你真正发心想要亲证般若之前,应当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到底为了什么想要证这个法?你有没有想过说,要怎么样才能证这个法?当然,这也许就是你说想要去修学哪一个宗派的目的。也许你回答说:我是为了智慧的关系,我是为了佛道的关系,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要如何亲证这个法。因为,也许你是对每一个宗派修学内涵其实是不是很清楚的,也许又对这些宗派其实是信心不太够的。这样我再进一步问你说:修学佛法的过程是这么辛苦,乃至于还要再舍弃五欲,你能够安住得下来吗?再者,你刚才讲说为了要求智慧,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求智慧?是为了要利乐有情呢,还是为了要藉这个来博取名闻利养?而实际上这个三大阿僧祇劫的过程久远,你又有什么把握可以成办呢?
你可能拍胸脯这么讲说:我现在已经心得决定了,我得这个智慧不是要为了我自己的名闻利养;虽然成佛的时道久远,这么辛苦,可是我想一想说,我过去长时劫以来的种种辛苦中,我现在假如不开始努力修学,我未来世又要重新过这样的辛苦日子,那我可不要啰!所以,我得要现在开始就修学佛法。但是问题是,你刚才问说‘要如何才能够成办?’我还真的不知道。所以,是不是真的有善知识可以让我追随,方便来修学?因为我现在已经知道说,我目前的福德、智慧都还不具足,可能因为这样的缘故,我实证般若的缘分还没有成熟,我根本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样来摄受众生;所以,我应当还是要像你这样讲的,从五度开始来修学福德。你要是能够真的这样想,才是真正依次第来修学佛法,不单是只学何宗何派就可以成就的。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看说,各个宗派跟六度万行到底有什么关系。
律宗,它虽然偏守戒律,但是还是总摄于三聚净戒,其实说来还是要修学六度万行的。具体来说,应当是每一个宗派都要修学戒律,而不是只有律宗修学戒律,所以律宗其实是不应当单独分宗。而天台宗,它宗奉的《妙法莲华经》是佛法五时中的最后一时,那你应当要知道说,这是 世尊在佛法收圆的阶段,这个对一般人而言真的是义趣过于玄妙;假如不按照说从外门六度来修,根本不可能进入般若;不能进入般若,更不要讲说后面的种智修学阶段了。密宗,现在的密宗早就已经是心外求法,已经不是真正的佛法,虽然宣说了基本的人天善法,但是都只是为了要掩人耳目罢了,所以在这里就不再进一步的谈它了。三论宗,同样地,修学三论宗的人假如不经过亲证自心,也没有办法通达三论的宗旨;而要会得般若,还是要如前面讲,要修学前五度,所以说三论宗的教义其实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证知的。而俱舍宗呢,因为所修学的偏二乘的解脱道,应当是要回小向大,来共证佛菩提果才对。禅宗,它参禅的法门是为了要证前面讲的三论宗的般若,所以其实这两者是不应该分宗的。假如不证悟自心如来,其实没有办法通般若,那于三论宗里面的三论也会生种种误会。
不过到了末法时代,一向有这个迷思,就叫作自我标榜。怎么样自我标榜呢?譬如说,同样在修学禅法,那某甲偏偏建立说我是临济宗,然后某乙建立说我是曹洞宗,然后某丙建立说我是曹溪宗。假如是真的肯真修实证,你会发现说,其实这个三宗都是汇归于一宗啊!那假如要效法这些大德兴宗建派的模式,我们不妨说,这个叫作释迦牟尼佛宗;那既然汇归于同一宗,就不需要再另外再兴宗建派。而你假如真的想要得到祖师意,还是要先从前面的五度修福业,所以还是要回归到菩萨的六度万行。
净土宗,现在的净土宗已经偏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没有注意到《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说:其国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那请问:是不是又要从布施等等开始,还是要修六度万行?当然,广义的净土是以亲证自心如来为标的。
华严宗跟法相唯识宗,如同前面的天台宗所言,前面天台宗跟三论宗所说,要亲证这样甚深的法义之前,还得要先入门;而入门之前一定要循着六度来修学,同样都是要回归一佛乘的全面修证。
所以,听了前面说明之后,您不但知道说佛门各宗的义趣,而且也同时了解说,菩萨是应当依照六度或是十度万行,回归一佛乘的全面修证,不应当分宗别派。这也为什么说明了 佛在《增壹阿含经》里面所提到的义趣,所开示的义趣。佛这么讲说:犹如陶家所造器,随意所作无狐疑;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增壹阿含经》卷一)意思也就是说,虽然在修学佛法的初分,可能会有种种的方便,那这包括说修学某一个法门、某一个宗派,乃至于说亲近某一些特定的善知识。但是,应当进一步知道的是,菩萨还是应当依照六度万行的方便,他的目的应当是要亲证于宗门,也就是要亲证法界实相。一旦亲证法界实相以后就会知道,原来种种的方便施设,其实都不能离开自心如来而施设,诸法其实都是自心如来的一部分。所以虽然方便施设三乘,却是汇归一佛乘。所以,在《妙法莲华经》里面,佛才这么开示说:【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妙法莲华经》卷一)这个道理也就是这样。
然而,却不能因此而说:因为三乘教法无差别,所以都汇归于一乘;汇归于哪一乘?汇归于解脱道啊!那么假如这样说的话,就会有严重的过失;因为一佛乘说的是佛菩提道,而不是解脱道。而解脱道只是什么?只是佛菩提道中的一部分而已。
可是,为什么常常听善知识开示说,从宗入教,从宗出教,显然好像说各个宗派都可以亲证教法,就好像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入,为什么一定你要主张说,回归唯一佛乘的全面修证呢?宗门、教门之互相间关系,这又是另外一个大题目,这里没有时间可以进一步去讨论。简单来说,虽然从各个宗门去契入,当然还是会有机会去亲证法界实相;而进一步可以去通达之后,可以从自心如来的流露之中来开演教门。因为 佛所开示的教法其实就是在说,每一个有情的自心如来的种种功能差别;只是说菩萨因地所证,他的微妙深广的程度,远不及究竟佛所证的圆满程度。
可是,最大的问题到底在哪里?不管你修学的是哪一个宗门,应当都要进入佛法,以进入佛法殿堂为目标;不管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入,而所入为何?都是应当以亲证如来藏为标的。那么,要亲证如来藏之前,不能说都不需要有种种福德资粮,而所应当具备的福德资粮要从哪里得到呢?答案是说,假如你只有修学一宗一派,是没有办法完全具足的。你应当更进一步去了解说,因为你所要亲证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所以当然应当相对具足更广大的福德资粮才可以,这样才会有因缘去亲证法界实相;而这个广大的福德就要普遍的从布施等五度中去修学。
再者,于你所修学的宗门之内,真的有可以帮你走向亲证这一途的善知识吗?因为你一定不会只想要说,我一辈子只要作佛法的学问研究分析就好了。假如是真的,那么这个善知识他还是一样会告诉你——假如你所碰到的是真正的善知识,他一定还是会告诉你:我所施设教导你的,只是无量方便之一,你应当要知道是,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因是说,你还是应当要有能够亲证佛菩提的资粮,也就是前五度的福德的修集,然后再加上第六度的正知正见的熏习,所以还是要回归到菩萨的六度,乃至于十度万行。如是果讲的是说,你可以亲证真正的佛法,当然还是汇归于一佛乘。
所以,思惟最好修学哪一宗这个问题的时候,应当是要有一个前提,是什么前提呢?那就是说,我们修学佛法到底是为了什么?乃至于进一步要思惟说,我修学这个宗派它的内涵是什么?好,你现在应当已经知道说,真正修学的佛法是不应当去分宗立派,应当是要依据六度万行,乃至于是十度万行,要回归于一佛乘的全面修证。
阿弥陀佛!
浏览过本文章的用户还浏览过
声闻人证的菩提智慧到底是什么?和大乘菩提差别在哪?
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我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