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观点

初禅非初果

我们修学佛法的人,依照四念处观而修学五停心观的话,有一天他会发起初禅,发起初禅称为初禅善根发。初禅的发起有的人会退失掉,有的人不会退失掉而停住,有的人愈来愈深入,有的人可以完全证得初禅里面的各种境界。
依照四念处观来修五停心观,发起了初禅之后,即使不退失,了不起也只是二住菩萨而已,不是初果。因为无漏的智慧还没有出生的缘故。因为三缚结还没有断的缘故,因为他还没有获得无生智的缘故。
如果是外道,他修定照样可以获得初禅。但是如果外道修得初禅,不是依四念处观而修得初禅的话,那叫做外道初禅,还不能称为二住菩萨,不入贤位。
菩萨52个阶位,十信位是凡夫位,称为外凡。初住位开始到十行、十回向总共30个阶位,称之为贤位。对外道或世间人而言,已是圣人;但从佛法别教而言称之为内凡贤人,不能称为圣人。从佛法三藏教、通教来讲,菩萨依四念处观证得初禅,就是贤位的菩萨,明心见性后得到大乘无生智称之为圣位的菩萨。但是在别教来讲这些修证全部都只在贤位而已,不算是圣人,修得初禅还只是在二住位而已。
我们前面说过明心是进入第七住——位不退。但是有的时候修行上会有退失。譬如说今天事情多,心有点烦燥,不打坐啦,不看经啦,休闲一下,看看电视,贪求五欲境界,或者犯瞋,这叫做行有退。行不退是说他修行的过程每天都不退失掉。一个人明心之后,断三缚结了,有的时候还会有行退的现象,但是他所证的果位一定不退。
行不退之后如果再往上进修的话,就到念不退,那就难了。那就是说起心动念都是修行,念念不退。行不退的人有的时候还会起一个念:这么努力修行,时时刻刻都不间断,唉!真是辛苦,放松一下吧。起了这个念之后,他马上又会起另一个念:不行啊!还要再努力。如果是念不退的人,连这种念都不会生起,这就不容易啊。
我们回过头来说,初禅为什么不是初果?因为初禅跟菩萨初果不一样:所知障还在,无生智未得,三缚结未断。他修得初禅只是二住菩萨而已;所以菩萨修得初禅,仍然不是初果。如果是外道修得初禅,不能称为菩萨二住,不能说他是一个贤人,因为他不是以四念处观为根本来修,他修得初禅是执着初禅的境界,所以不同。
 
浏览过本文章的用户还浏览过
  • 佛法初识1

    下面一句一句讲《心经》: ○观自在:讲真心与妄心的和合并行。欲界的众生,是八识心王和合在一起来运作的,以我们这个能观的妄心,去观照另一个本来就自在的真心。 观:是在定中用般若智慧观察、观照的意思,有能观、所观两方面。在这一句里,能观的是妄心 [详细]

  • 佛法初识2

    ○舍利子:即佛的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由于《心经》是专讲般若智慧的,舍利弗又智慧第一,所以舍利弗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机众的代表。《心经》就是观世音菩萨讲给舍利弗的。 舍利弗为什么又叫舍利子呢?原来,舍利弗的妈妈叫舍利,舍利弗是舍利的儿子 [详细]

  • 佛法初识3

    禅宗六祖: 初祖达摩大师,在中国是第一位祖师,在印度是二十八代祖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 关于定和禅: 定或禅,都指心一境性,即指意识既不昏沉,又不散乱。没有禅定功夫的人,不是昏沉,就是散乱。 [详细]

  • 佛法初识4

    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1、肉眼,即平常人的眼。特点是看前不看后,太近太远、太大太小都看不见,没有光也看不见。而且不能穿越障碍,中间只是哪怕只隔一张纸,也看不见了。 2、天眼,即天人的眼睛,或具有天眼通的人所具有的眼。特点是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