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修

泉州开元寺 :名扬中外的佛门圣地

泉州开元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王琬)

泉州开元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王琬)

泉州开元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王琬)

泉州开元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王琬)

泉州开元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王琬)

百柱殿飞天绕梁中外融合

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以罕见的土、木、石三大特点名扬海内外—泥塑“五方佛”、24尊木刻“飞天”和近百根石头柱子。

据介绍,处在开元寺中轴线上的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也被称为紫云大殿。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

五方佛前石柱和珩梁接合处有两排相向的天女,即著名的飞天,梵文“频伽”(妙音鸟)。24尊飞天如同24位仙女,她们的下半身嵌入柱榫里,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双臂伸展,手捧文房四宝、瓜果点心、丝竹管弦,翩翩若仙。飞天的整体形象中西合璧,其身体源自西方,手捧的却是中国之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尊飞天手中的拍板(古称檀板)与中国古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一位官员手执的拍板形制相同。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原来,全殿原计划设立一百根柱子,后来因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和蟠龙柱等。殿后廊檐间那对十六角形辉绿岩石柱,因为体现了外来宗教与中华民族地方风情的结合,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石柱下部的花草浮雕、双狮戏球图案显示了中华民族的特色,中部和上部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

东西塔遭遇强震仍巍然耸立

“廊长旋日永,塔耸比云齐”。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它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它们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自宋至今吸引着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观瞻、揣摩和研究。

这对姐妹塔,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标志。东西塔历经740多年风雨雷电甚至8级大地震(公元1604年)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耸立,堪称石塔之冠。东塔名镇国塔,西塔名仁寿塔,最初皆为木塔,分别建于唐末和五代,以后又先后更筑为砖塔。至南宋绍定元年,西塔首先改建成石塔,高44.06米,历时十年才竣工。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东塔也易为石塔,高48.24米,经十二年建成。

东西塔每一层的八个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每一座共有80尊,两塔则有160尊,这些人物大都是中外历史上对佛教颇有建树的名家,表明佛法的庄严。在东塔下面须弥束腰部位有四十方连环画式的石刻浮雕画,其中有一图“经来白马”尤为珍贵,它讲述的是佛教如何传入中国的故事。

附件不少“宝贝”价值非凡

除了百柱殿和东西塔,开元寺内的“宝贝”附件还有不少。在开元寺内转一圈,所到之处所触之物,都有历史沧桑感和可说道之实,都有着非凡的文物价值。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一进入开元寺,天王殿里的柱子上就挂着这副对联,此乃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而这些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矗立在大石庭内,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那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在泉州的痕迹。